教育教学|老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和家长沟通,是老师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,是一种日常的工作同样也是一种挑战。
大多数的家长是好沟通的,但是中间也不乏有一些“奇葩”难搞定的家长。比如说:关心过度型的家长,看见老师就抓住,从此展开无尽的孩子问题;投诉型的家长,有事情!找校长、找园长;护短型的家长,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始末,就先质问老师……
处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微妙关系,这里头可有大学问,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几点。
微笑,开始沟通的最佳手段
微笑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感染手段,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。
微笑不单是种表情,更是一种感情。初次沟通、回访或者调解某种矛盾,“微笑+适当的措辞”可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,减少家长带来的压力,有效把控话题的方向。
了解家长,掌握沟通主动权
当我们了解家长时,我们就可以准确的切入到家长心里,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基础。不同的家庭,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、素质和修养都不同,其沟通方式就会相应的产生变化。所以我们要了解家长,在后续的沟通中取得主动权。酷招产品总监曾给我一个很好的提示:经常关注家长的朋友圈,通过这些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、家长们的性格、家长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望等,可以更全面了解家长的做事风格。
我是家长,我可能更着急假如孩子在集体活动时碰破了头,家长会如何反应?
我们常说换位思考,或许我们都体会这是一份什么样的焦急,但是终究比不上正在经历这些事情的家长。无论何时,首先我们要对家长道歉,这是最佳缓和问题的方法。不要试图进行过多的辩解或者去咄咄逼人,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:“发生了这种事,我很抱歉。”这句话并没有凭空断定此次事情是谁对谁错,我们仍然向家长表示,发生了这种事情,我们很抱歉。急家长所急,想家长所想,多一份宽容和理解,往往在后续问题解决和家长印象方面起到积极的效果。
正面入手,就事论事在和家长沟通时要注意先从正面,孩子的优点入手,这样可以先起到一个铺垫和缓和的作用。之后转向正题,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,在沟通孩子问题时,要就事论事,不要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,慢慢的和家长分析可能影响的原因,最后给出结论,如何帮助孩子改正这些不足,我们将采取什么样的办法,家长需要配合什么。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:不要在孩子面前或者有很多学生的时候和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。